中采智信网首页您好 ,欢迎登录!
咨询热线:400-136-8839  保证金热线:031168026032 中采软件 找回账号 找回密码 账号注册

互联网+钢铁”应从共享开始

来源:中国冶金报  点击数:8021  日期:2015/10/11

当前,拥抱互联网、打造电商平台已成为钢铁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、提升产销效率、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。不久前,欧冶云商与河北钢铁集团签署合作协议,意欲共 同打造中国钢铁电商联盟,推进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;由攀钢建立的电商平台“积微物联”也已上线,不仅销售钢材,还在生活超市板块销售水果。

    笔者认为,在钢铁企业的转型实践中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,互联网与钢铁产业链的深度融合,将推动钢铁企业从过去单纯的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。

    一般认为,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互联网探索期、信息互联网、社交商务互联网、产业商务互联网和全产业链互联网5个阶段。

    在互联网的探索期,钢铁产业在生产流程的自动化、信息化和系统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;在信息互联网阶段,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得到广泛 发展,钢铁信息网站开始出现,钢厂基于ERP(企业资源计划)和CRM(客户关系管理)等系统也转向供应链、生产流程和客户关系的管理。近几年,全行业信 息化资金投入保持在每年50亿元左右。其中,去年的“两化”投入约为41.2亿元。

    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将“优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”列为制造业转型提质“八大行动”之首,以适应全球产业变革。这也是从国家层 面明确了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。未来,随着“两化”深度融合,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将联合发力渗透进钢铁行业 ———从产品研发到下游用户的全产业链,以及从原料到产品,再到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。可以预见,未来的钢铁产业链,将是全产业链、全生命周期互联网化和 大数据化。

    然而,大势所趋之下,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,钢铁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的基础仍未扎牢。正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所说,从整个行业来看,工业3.0的任务并没有全面完成。

    当前,尽管信息技术在钢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,但是,大多数钢铁企业对先进、前沿信息技术的敏感性不足,对引入应用持慎重态度。在资金投入上,管 理信息化投入大于自动化投入,而且所需资金仍以自筹为主,这在钢企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面临很大压力。此外,目前,大中型钢铁企业主干网已可以覆盖到内部 核心生产区域,但是,生产管理软件以定制为主,数据管理与共享方面在设计之初考虑不周,很难共享。而且,大多数企业的硬件、数据库、软件等资源以区域管理 为主,也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的框架,对于大数据应用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应用仍以探索居多,且各企业之间的共享成本仍然偏高,原因就是行业在数字化和标准化 方面做得还不够。

    互联网传递的是数字信息,因此,数字化是基础。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只有被正确理解和展现才能形成价值,因此,标准化是人与人高效协同、人与机器交流的基础,也是能否实现“互联网+钢铁”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数字化和标准化实际上都是在为完成一件事服务,那就是信息共享。

    “互联网+”能否在钢铁行业有效推行的难点可能就在于知识和信息的共享。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特性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成本,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商业模 式,比如,在钢铁流通领域从传统钢贸到钢铁电商平台的转变。但是,互联网对钢铁生产制造过程的积极影响还无法显现。因为,在钢铁行业,许多知识与设备相 关,设备一换就失灵,一家企业的成功经验难以复制到另外一家。而且,经验型的知识很难用文字或数据表示。如果知识和信息不能共享,“互联网+”的作用也就 难以发挥。

    笔者认为,企业应先从内部共享开始,逐步拓展到产业链的共享,进而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共享,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定制化生产和智能制造,真正实现从制造商向服务商的完美转型。

    (中国冶金报)

详细信息


版权所有:河北建工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    技术支持:北京中采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     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石获南路66号B座

冀ICP备13019655号-2     经营许可证编号:冀B2-20180104         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974号